送朱郎中寿昌通判河中府

邶诗咏凯风,以成孝子志。

郑人复君母,传称能锡类。

中郎常有怀,生不识所恃。

登朝虽厚禄,当食每忘馈。

念昔鞠育劳。嗟今出处异。

倚门岂不待,两求终莫致。

乳乌思反哺,哀鸣自垂翅。

百草摇春晖,宁无谢生意。

洒血向穹壤,解组出台寺。

驰驱咸雍郊,历访经行地。

至行感神明,精神通梦寐。

悠悠大道傍,亲息忽相值。

紫绶拜北堂,白头归长嗣。

悲忻叙契阔,恍如隔生事。

四纪世路殊,一朝板舆侍。

兹事昔未有,闻者共惊喟。

帅守为之言,诏趣还官次。

当年二千石,宠名非所利。

仕或便乡关,安用竹符使。

蒲中母家近,自屈为粹贰。

受命慰慈颜,腾装惬归思。

既徇报德心,亦安效官智。

觞以万寿荐,衣成五彩戏。

无复兴寒泉,何须赋大隧。

令人及圣善,孝慈两不匮。

赠言述高风,庶用激忠义。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出宰清远县,且烧清远香。敛收平生心,岂谓蛮瘴妨。

拖舟过高溪,话旧持酒觞。雁翔白云飞,秋思不可忘。

二泉亭最好,分流处、日夜洗云根。况翠叠青山,入帘滴滴,云移春水,映树鳞鳞。

还堪羡、酒旗无数飏,鸟语不时闻。此日园丁,休嫌野老,隔年梅蕊,应认王孙。

从来繁华地,重留恋,倍觉香雾氤氲。一带朱阑拂柳,画槛萦人。

被金尊促起,数声檀板,钿车送到,几队罗裙。且自牵船竟去,莫待销魂。

荥阳南望万山攒,偶此成家计未安。生意秪凭禾稼好,离情惟向酒杯宽。

诗留东道春将暮,马渡西河夏未残。自笑往来成底事,鼎彝勋业定谁刊。

燕子社前春雨歇,碧堤芳草连天末。柳回青眼欲窥人,间关黄鸟初调舌。

绿窗红袖开婵娟,谁家高楼入云端。十二阑干凭欲遍,楼前荡子驰金鞍。

少年何必生远图,金张高贵无时无。郎君解作凌云赋,妾效文君当酒垆。

只今功名论月俸,弯弓射策俱无用。十年回首别京华,莫遣春闺生远梦。

榕叶桄榔驿枕溪。海风吹断瘴云低。薄寒初觉到征衣。

岁晚可堪归梦远,愁深偏恨得书稀。荒庭日脚又垂西。

小诗清绝与招魂,香雾依然湿鬓云。一夜狂风都扫尽,鼻端无复嗅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