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道源(1260~1336),元代散曲家,诗人,字得之,号顺斋。世居眉州青神县(今属四川省),后徙居兴元南郑(今属陕西省)。初为郡学正,皇庆二年(一三一三)征为翰林编修,进应奉,迁国子博士,延祐七年(一三二〇)辞归。年七十被召为陕西儒学提举,不赴。著有《闲居丛稿》。他所著的《闲居丛稿》,平实显易,有承平之风。
斲轮妙手声名歇,谁信出门犹合辙。
后来世外有高禅,凛凛兰摧并玉折。
久将生死付八还,不数图书号三绝。
诗来乃与梅争妍,獭髓补痕红未灭。
那知一夜卷东风,开尽寒枝千点雪。
汉宫婕妤体自香,月裹飞仙长玉洁。
白头对镜忆年少,每到花开重离别,
爱花取醉惜夜阑,眷恋盈盈花上月。
人归吹恨落关山,恨极欲吹羌管裂。
何况东溪漫草寒,学世犹嗤颜谢拙。
还惊诗律张吾军,尘战愧非求嚼铁。
归舟满载万珠玑,莫显神龙藏贝阙。
明朝诗逐暮潮还,余意凭师笔端说。
送春君何在,君在山阴署。忆我苏杭时,春游亦多处。
为君歌往事,岂敢辞劳虑。莫怪言语狂,须知酬答遽。
江南腊月半,水冻凝如瘀。寒景尚苍茫,和风已吹嘘。
女墙城似灶,雁齿桥如锯。鱼尾上奫沦,草芽生沮洳。
律迟太簇管,日缓羲和驭。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
雨师习习洒,云将飘飘翥。四野万里晴,千山一时曙。
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善恶有惩劝,刚柔无吐茹。
两衙少辞牒,四境稀书疏。俗以劳俫安,政因闲暇著。
仙亭日登眺,虎丘时游豫。寻幽驻旌轩,选胜回宾御。
舟移溪鸟避,乐作林猿觑。池古莫耶沉,石奇罗刹踞。
水苗泥易耨,畬粟灰难锄。紫蕨抽出畦,白莲埋在淤。
萎花红带黯,湿叶黄含菸。镜动波飐菱,雪回风旋絮。
手经攀桂馥,齿为尝梅楚。坐并船脚欹,行多马蹄跙.
圣贤清浊醉,水陆鲜肥饫。鱼鲙芥酱调,水葵盐豉絮。
虽微五袴咏,幸免兆人诅。但令乐不荒,何必游无倨。
吴苑仆寻罢,越城公尚据。旧游几客存,新宴谁人与。
莫空文举酒,强下何曾箸。江上易优游,城中多毁誉。
分应当自尽,事勿求人恕。我既无子孙,君仍毕婚娶。
久为云雨别,终拟江湖去。范蠡有扁舟,陶潜有篮舆。
两心苦相忆,两口遥相语。最恨七年春,春来各一处。
子家县城西,我家县城东。两家世婚媾,况复文献风。
我生甫十年,时节诣王氏。所重先代交,肯耻遗孽子。
王氏两尊翁,颙昂众具瞻。长翁春阳煦,次翁秋霜严。
矜我故人孙,每见垂接诱。或頫摩其颠,或引执其手。
随事赐诲教,不间精与粗。亦或厉颜色,绳过及砭愚。
我稍辨路蹊,两翁厌尘世。老成一凋亡,如矇迷所逝。
后来琼台公,亦得承切磋。终焉聚时少,不如别日多。
中岁仕京华,而翁亦继起。同在玉堂署,还同职文史。
同心奉四圣,两京三十春。出入常相比,居止常相邻。
有酒相劝酬,有诗相赓咏。襟怀同一清,冰雪炯相映。
众星不逮旦,松柏见严冬。向来亲好人,存者两衰翁。
王氏森佳儿,玉树照庭庑。顾我独何为,忧煎迫心苦。
子出自昆冈,佩服书与诗。他乡屡邂逅,无几辄乖离。
朝家有大事,匍匐万里至。因遂跻高堂,觐省慰亲意。
十月蓟北寒,朔风断河流。岂不恋侍下,公程迫难留。
我具斗酒酌,送子即远道。追惟子先祖,中怀惄如捣。
峨峨邑黉宫,诜诜于子师。问学资其求,言动表其仪。
才器之所成,必出良模范。子家崇庆守,前矩犹可鉴。
为教在立本,致道而笃行。逝川苟不息,沛然达沧溟。
坦坦白龙洲,湜湜金鱼浦。庶闻百里间,士习追邹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