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徙倚柴门,如许春光,幽思无聊。渐浅藻浮青,烟生溪口,长松分翠。
晴蔽山椒。断续人家,参差林麓,官道遥通大石桥。
香风起,又吹残秾李,落尽夭桃。
竹篱夹住墙腰。更北舍东邻屋覆茅。喜叱叱村童,畦边驱犊,乌乌渔夫,浦外鸣桡。
时见斜阳,平连莽苍,荷锸随身下采樵。都休问,问王孙芳草,愁绝魂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