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鄠山诗十二首 猕猴

闻说猕猴性颇灵,相车来便满山迎。鞭羸到此何曾见,始觉毛虫更世情。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猜你喜欢

閒云同去住,忽向故山归。江雨随行锡,梅花点戒衣。

前期不可问,念别语依依。后夜如相忆,钟声隔翠微。

鸣鹿在中野,获草求其群。嗟哉昔所欢,一散如飙尘。

虞卿弃相印,担簦徇情亲。悔吝不自惜,义声流千春。

此道息已久,遗响谁为申。子其怀玙璠,慰我多苦辛。

仁人所在人心萃,鱼爵丛渊固自归。

天命到头还不外,东征西怨岂容违。

药中得报饭中施,始实终空不是呆。

水复去来来复去,谁知无去亦无来。

花浓新出黄金矿,枝软轻垂绿玉条。

正色逢人何太晚,清香到酒亦终期。

篱边此意同萧瑟,霜后无言对寂寥。

凡卉不为孤艳地,渊明真赏欲争邀。

生逢明盛日,立志肯蹉跎。似汝匡时好,如余奈老何。

云霄终竟隔,岁月等闲过。看取茅连茹,宁当遂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