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译文

茨菰叶烂时我们分别在西湾,如今莲子花开还不见你回还。

我的梦离不开那江上的流水,人们传说你已经到了凤凰山。

注释

茨(cí)菰(gū):植物名,即慈姑,生在水田里,地下有球茎,可以吃。茨:一作“茈”。西湾: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瓜洲镇附近。一说泛指江边的某个地方。

莲子花开:即荷花开放。莲子花,即荷花。开:一作“新”。还(huán):回来。

妾:旧时女子自称。水上:一作“上水”。

人传:人们传说。凤凰山:山名,有多处。此处难以确指。

参考资料:

1、刘克智.唐诗学习指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874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1-392

江南行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间。张潮受当地民歌影响,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于是便写下这首《江南行》以表达商人妇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1、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68-669

  《全唐诗》中收张潮诗五首,其中《长干行》还可能是李白或李益的。张潮的几首诗,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从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不难发现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

  这首诗的第一联:“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茨菰叶烂”的时间当在秋末冬初。“莲子花开”的时间当是第二年的夏天。去年茨菰叶烂的时候在西湾送别,眼下又已是荷花盛开了,可盼望的人儿还没有回家。也可能他曾经相许在“莲子花开”之前返家的。这是先回忆分别的时间、地点,再由此说到现在不见人归。说来简单,可诗人却描绘得有情有景,相思绵绵。前者暗示出一个水枯叶烂、寒风萧萧的景象,它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后者点染出满池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笔法细腻含情。

  “茨菰叶烂”、“莲子花开”这两个镜头交替的寓意,从时间上看就是要表现出一个“久”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久而不归,思念之苦,自不待言。“白日寻思夜梦频”,诗的第三句就转到写“梦”。由久别而思,由思而梦,感情的脉络自然而清晰。同时,诗的第三句又回应了第一句,“别西湾”,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也就“不离江上水”。“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这当是“妾梦不离江上水”的另一个原因。

  按照一般写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写梦中或梦后的情景,可是诗人撇开了这个内容,凌空飞来一笔──“人传郎在凤凰山”。出人意表,而且还妙在诗也就戛然而止。至于这个消息传来之后,她是喜是忧,是乐是愁,诗人却不置一词,让读者去体会。首先,这个消息的到来,说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梦相随,往日多少个“不离江上水”的“梦”,原来是一场“空”;其次,这个消息还意味着“他”时而在水,时而在山,行踪不定,又不寄语,往后便是梦中也无处寻觅,那难言难诉之苦,隐隐怨艾之意,尽在不言之中。可谓结得巧妙,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余情不尽。

  这首诗上下两联各以意对,而又不斤斤于语言的对仗,第三句是一、二句的自然延伸和照应,第四句又突乎其来,似断不断,把诗推向一个更为凄楚、失望的意境。它明快而蕴含,语浅而情深,深得民歌的神髓。

张潮

张潮(一作张朝),唐代诗人。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活动于唐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时代。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五首(其中《长干行》一首,亦作李白或李益诗)。张潮的诗,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从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不难发现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不仅《采莲词》、《江南行》,明显地受民歌影响,其余三首也全采用白描手法和歌行体。主要写商人妇的思想感情,说明他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唐诗纪事》和《全唐诗》说张潮是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中处士。《闻一多全集·唐诗大系》将他排列在张巡前,常建后。

猜你喜欢

龙泉佳处,种花满县却东归。腰间玉若金累。须信功名富贵,长与少年期。怅高山流水,古调今悲。
卧龙暂而。算天上、有人知。最好五十学易,三百遍诗。男儿事业,看一日、须有致君时。端的了、休更寻思。

石炭红生夜正迟,银灯花烂未眠时。客身无恙心虚寂,细写闽山性命诗。

雨脚天东来,惊鸟烟中起。

须臾四山合,万象空蒙裹。

孤行念远村,见树联自喜。

浪游岂无因,遇山则知止。

棱棱云外峰,与我心终始。

日暮宿田家,田歌正清美。

何以途路心,历乱如流水。

始疑车马上,未必见君子。

行当弄轻舟,随风问兰芷。

中年枉写牢愁赋。没个知音谁语。望断江南烟树。缥缈人何处。

天涯独自伤情绪。满目乱山无数。红叶莫随风舞。倩寄新诗去。

傅君隘流俗,举步追古人。古人去已远,斯道为荆榛。

出门抱高志,区区向谁陈?十年江海上,漂泊但一身。

念我德不孤,邂逅遂见亲。相知宁苦晚,不觉逾三春。

精微共探讨,议论发清新。谊合然诺重,途穷忧思频。

如何语离别,使我意酸辛。酸辛不在别,欲留我何贫。

闽水东赴海,楚山西入秦。春波正浩荡,谁能知其津?

上官多是叹穷途,得替行装尽有余。

唯有甘棠刘法掾,来时骑马去骑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