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登山处,山高风露寒。
共来岩壑里,别去海云端。
意重言难足,更深语未阑。
相期最高处,志见两俱安。
(1232—1303)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吉父。少有经世志,博览群书。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专治朱熹之学。咸淳七年,襄樊围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经过地方、洋面等,悉与后来元朝海运路线相符。德祐初,起为史馆编校,不就。宋亡,隐金华山中,训迪后学。晚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卒谥文安。有《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證》、《通鉴前编》和《仁山集》等。
木兰花放勺梁春,环佩空祠锁暗尘。十二年间金鼓地,此花照见女郎身。
西湖清且涟漪,扁舟时荡晴晖。
处处青山独往,翩翩白鹤迎归。
昔年曾到孤山,苍藤石木高寒。
想见先生风致,画图留与人看。
凌晨牵滩濑,将暮泊沙渚。沙头卖酒家,好者酽于乳。
舟子沽大盎,相共解劳苦。饮酣意气豁,放歌杂嘲语。
中夜风水声,倏如飒飞雨。鸡鸣棹讴发,挂席逐前侣。
当年人隐约,桃花路、青鸟信悠悠。想敲断玉钗,丁香缄恨,渡来银汉,豆蔻含愁。
如今见、华灯催按曲,斜日看梳头。著意矜持,低鬟轻笑,自然风度,无语凝眸。
泰娘桥下路,归时应、不忘曲院重楼。更记酒阑调瑟,烛暗藏钩。
怕横塘梦断,锦书难托,山香舞罢,翠钿谁收。待到梅花如雪,一半春休。
长空雨霁月初波,恍见灵妃驾鹊过。对景不禁人去远,举觞无奈客愁何。
乾坤七夕元无尽,今古双星会已多。闻道桥边犹怅别,此情吾欲问明河。
自有刀头约,何须唤晓昏。数声犹带血,百里亦销魂。
客况惊春老,生涯问舌存。独怜花事少,摇落到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