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大雅废已久,人伦失其常。天若不生君,谁复为文纲。
迷者得道路,溺者遇舟航。国风人已变,山泽增辉光。
星辰有其位,岂合离帝傍。贤人既遐征,凤鸟安来翔。
少小慕高名,所念隔山冈。集卷新纸封,每读常焚香。
古来难自达,取鉴在贤良。未为知音故,徒恨名不彰。
谅无金石坚,性命岂能长。常恐一世中,不上君子堂。
伟哉清河子,少年志坚强。箧中有素文,千里求发扬。
自顾音韵乖,无因合宫商。幸君达精诚,为我求回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