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花径尘封,苔枝玉瘦,东风啼遍红鹃。有芳魂缥缈,来吊春妍。
听彻江城细雨,心酸透、有泪无言。难留住、香消粉褪,薄命如烟。
凄然。美人去远,便梦到罗浮,蝶也无缘。只萧条纸帐,依约当年。
添尽相思一缕,凭栏处、处处生怜。还痴想,佩环来也,月下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