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午桥清夜饮,花露重、烛光寒。约处处行歌,朝朝买酒,典却朝衫。尊前自堪一醉,但落红、枝上不堪安。归去柳阴行月,酒醒画角声残。王宫。难得似君闲。闲我见君难。记李陌看花,光阴冉冉,风雨番番。相逢故人又别,送君归、斜日万重山。江上愁思满目,离离芳草平阑。
雉鸣朝求雌,木坏疾无枝。仁心秉君子,小弁怨何矶。
在昔共世子,待烹慰骊姬。亦有鲁闵氏,朔风衣单衣。
二贤岂不怨,仁义固良知。夐夐彼投兔,蔌蔌奔鹿斯。
道死尚或墐,况乃天性为。
读书裕经纶,学古法政治。功业与文章,斯道非有二。
汝宦久秦中,荐膺封圻寄。仰沐圣主慈,宠命九重贲。
日夕为汝祈,冰渊慎惕励。譬诸欂栌材,斫小则恐敝。
又如任载车,失诫则惧踬。扪门五夜惭,报答奚所自。
我闻经纬才,持重戒轻易。勿以求烦苛,勿以察猥细,勿胶柱纠缠,勿模棱附丽。
端己励清操,俭德风下位。大法而小廉,积诚以去伪。
西土民气醇,质朴鲜糜费。丰镐有遗音,人文郁炳蔚。
况逢郅治隆,钧陶综万类。闾阎守耕凿,馌亩士依媚。
大田岁屡丰,多遗秉滞穗。鼓腹遍康衢,击缶乐酒饎。
民力久普存,爱养在大吏。润泽因时宜,撙节善调剂。
古人树声名,根柢性情地。一一践履真,实心贯实事。
曩迹永不磨,昔贤庶可跂。千秋照汗青,今古合符契。
不负生平学,不存温饱志。卓哉韩范贤,治绩前史备。
事事规模之,其乃克有济。上酬高厚恩,下为家门庇,我家祖德诒,箕裘罔攸坠。
痛汝早失怙,遗教幸勿弃。衰年逼桑榆,垂老筋力瘁。
曳杖看飞云,目断秦山翠。睡起日高春,乾鹊噪新霁。
披衣览镜奁,霜雪满鬟髻。惟馀望汝心,任大勤自毖。
书此远寄汝,汝宜日诵记。勉旃矢弗渝,用作官箴肄。
嘉陟讵云逖,有美湖上台。驾言送远行,复得旷中怀。
朋好来不速,徒御亦无猜。主人眷佳会,日晏出尊罍。
微飔涤烦暑,命酌尘襟开。吴童发妙讴,丝肉终宴谐。
抚景能无赋,愧乏和客才。含情俱未申,眄晷忽已颓。
何以永兹游,长歌意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