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追念平生,孤露茕茕,何限酸辛。更兄偏早夭,余将安托,姊今遽逝,弟益无亲。
昨岁床前,频来问疾,语我今番病已真。吾与汝,恐此生相见,不到明春。
夜阑语更谆谆。念儿幼、愚騃长未婚。况蓬头历齿,尤怜弱女,画眉梳发,待倩何人。
嘱汝毋忘,归言而妇,少小相依莫更嗔。今重记,觉言犹在耳,泪尚沾巾。
隐隐春城外,朦胧陈迹深。君子顾榛莽,兴言伤古今。
决河导新流,疏径踪旧林。开亭俯川陆,时景宜招寻。
肃穆逢使轩,夤缘事登临。忝游芝兰室,还对桃李阴。
岸远白波来,气喧黄鸟吟。因睹歌颂作,始知经济心。
灌坛有遗风,单父多鸣琴。谁为久州县,苍生怀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