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溶溶夜色。向苔阶小立,临风横笛。香袭素裾,珠橤盈盈忍攀摘。
最爱孤林淡月,写清韵、疏帘吟笔。卷绣幕,玉蝶飞来,春影堕文席。
南国,境沉寂。正瘐岭梦回,冻雪犹积。翠弦欲泣,历尽冰霜不堪忆。
还剩一枝瘦骨,疏竹外、石寒溪碧。闲看取、潇洒致,冷情自得。
深沈台院,独自在他乡,怕逢佳节。春尽离家忽地,一阳时月。
雁书不到衡阳外,盼关山、几多重叠。满城寒雨,一庭衰草,助人愁切。
想儿女、家园欢笑,道而翁拥旄,持节体国。勤民揭天勋业。
吾衰不似当年矣,对大川、怅无舟楫。竹篱茅舍,不如归去,当家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