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天上丹成鹤上飞,溪边留得钩渔矶。
千年二谢风流尽,谁复行吟送落晖。
博施济众唐虞病,枯槁焉能活辙鳞。满载空言无水菽,飞书留馆两候仁。
晓起山初沸,行行拨古藤。林衣分露月,牛矢散田塍。
遮目心无碍,摩云石有棱。最怜高峡上,一镜倍渟澄。
村北村南社鼓声,闲寻父老说升平。
孤灯也识离人意,落尽寒花却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