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古胜郡,齐民颇淳质。富饶几维扬,朴静类高密。
易将诚心感,难以威势屈。水宿亦安枕,岩扉不施荜。
太平得良守,条教尽归一。人方乐简治,自为宜老佚。
穷通有定数,舒卷犹古帙。深思已诣理,达观岂言物。
屡尝登宾阶,每许脱朝绂。共谈海鹏志,不道塞马失。
金声发锵锵,宝肆容瑟瑟。遂回岷山眼,未委瘴江骨。
赓咏酬真乐,聊以歌化日。珷玞难重陈,黄玉似蒸栗。
(1027—1103)成都人,字元钧,号净德。仁宗皇祐间进士。神宗熙宁三年举制科,对策枚数王安石新法之过,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党蔡确、韩缜、张璪、章惇等。累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知陈州。坐元祐党夺职,责衡州居住。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净德集》。
酒家旗下分携久,山驿灯前感慨频。
人事已随双鬓改,柳条又见一年新。
寄远空以心,心诚亦难知。箧中有秋帛,裁作远客衣。缝制虽女功,尽度手自持。容貌常目中,长短不复疑。斜缝密且坚,游客多尘缁。意欲都无言,浣濯耐岁时。殷勤托行人,传语慎勿遗。别来年已老,亦闻鬓成丝。纵然更相逢,握手唯是悲。所寄莫复弃,愿见长相思。
日斜月上过零丁,丞相丹心日月明。当日几多亡国泪,惊波犹作打船声。
相思起中夜,夙驾访柴荆。早雾桑柘隐,晓光溪涧明。
村蹊蒿棘间,往往断新耕。贫野烟火微,昼无乌鸢声。
田头逢饷人,道君南山行。南山千里峰,尽是相思情。
野老无拜揖,村童多裸形。相呼看车马,颜色喜相惊。
荒圃鸡豚乐,雨墙禾莠生。欲君知我来,壁上空书名。
眼约心期常未足。邂逅今朝,暂得论心曲。忽堕鲛珠红簌簌。双眸翦水明如烛。
可恨匆匆归去速。去去行云,望断凄心目。何似当初情未熟。免教添得愁千斛。
午桥今得晋公庐,花竹烟云兴有余。
师亮白头心已足,四登两府九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