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骏缰络卑枝,荼垒巢上干。天鸡立高颠,用口作昏旦。
蠕蠕群动间,机息肯汗涣。开华与结实,纳甲刚百换。
累累缀星曜,终海枯石烂。狡儿饥欲偷,耄王空扼腕。
堂前忽见之,眼眩杂花乱。遂疑渝之源,脉与昆崙贯。
借君报主身,白日生羽翰。飞归拜堂下,修爵进无算。
更祈三青鸟,母徒邈云汉。常立堂东西,如立王母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