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妓携桃叶,新声蹋柳枝。妆成剪烛后,醉起拂衫时。
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
笙引簧频暖,筝催柱数移。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便想人如树,先将发比丝。风条摇两带,烟叶贴双眉。
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枝柔腰袅娜,荑嫩手葳蕤。
唳鹤晴呼侣,哀猿夜叫儿。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累累。
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重重遍头别,一一拍心知。
塞北愁攀折,江南苦别离。黄遮金谷岸,绿映杏园池。
春惜芳华好,秋怜颜色衰。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
曲罢那能别,情多不自持。缠头无别物,一首断肠诗。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园池开拓费经筹,雅意奚专自宴休。好事庶逢贤守继,康时聊便里民游。
一闻公暇闲无敌,顿激归心浩不收。早晚再容怀绶乐,赤松高趣遂希留。
名山终日尽勾留,曲径寻诗值暮秋。黄叶乱飞声飒飒,满湖凉雨送归舟。
雪白狸奴尾胜金,曾娱白发戏花阴。急须分乞邻姬养,莫遣空摧孝子心。
仙侣移舟晚更邀,兴来东阁是今朝。
竹间老树苔花活,池上繁枝雨点消。
薄暝酒香延澒洞,嫩寒云白护岩峣。
回船秉烛何愁远,拂水崖当第五桥。
挂席乱惊湍,曾过此渡难。潮归扬子晚,山入秣陵寒。
听语知乡近,忘年计日宽。稳行随夜泊,烟火满江干。
侍讲传声重,游仙逸气多。石能移北海,庵不到东坡。
古道馀残碣,秋山满薜萝。此中最清胜,无奈岁寒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