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诗十首。答四皓庙

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

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

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乱离。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

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刘项争天下,谋臣竟悦随。

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

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辛苦十数年,昼夜形神疲。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

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宜。汉高之季年,嬖宠钟所私。

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岂无子房口,口舌无所施。

亦有陈平心,心计将何为。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

从容下南山,顾盼入东闱。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

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

闇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子房吾则能,此非尔所知。

先生道既光,太子礼甚卑。安车留不住,功成弃如遗。

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泽则在天下,云复归希夷。

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

岂如四先生,出处两逶迤。何必长隐逸,何必长济时。

由来圣人道,无朕不可窥。卷之不盈握,舒之亘八陲。

先生道甚明,夫子犹或非。愿子辨其惑,为予吟此诗。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你喜欢

巉岩百尺俯澄潭,天水相和共蔚蓝。小坐自然尘外境,日斜无意下西弇。

花寒未聚蝶,色艳已惊人。悬知陌上柳,应妒手中春。

江潭四月熟梅天,顷刻阴晴递变迁。

扫地焚香清画水,一窗修竹正森然。

忆昔侍笔砚,群籍纷披搜。我母时禁止,夺书或父尤。

父时告我母,曾闻大家不。表志迈迁史,笔削追《春秋》。

六宫席前拜,融续门下收。子成荷母荫,亦封关内侯。

而我闻之喜,逸气同云遒。迄今读其书,颜色惨以愀。

史必三长具,宁独词藻优。倢伃固家学,左谢安能俦。

我才远不逮,古人良可求。勖哉闺门内,掩卷神与游。

驱马涉大河,坚冰若平地。雪霰在须发,颜色渐憔悴。

迢遰出恒赵,迤逦入燕蓟。幸托君子交,情亲不予弃。

裹衾屡就宿,下榻辱延致。谆谆味道言,情匪骨肉异。

振铎趋雍宫,胄子夙尊畏。适从甘泉幸,晨理赤城辔。

我独增烦忧,中夜不能寐。崎岖数千里,欲尽平生意。

忽如参与商,令人发长喟。都门候回辕,淅淅秋风至。

野之水兮悠悠,子不乐兮远游。子远游兮要津,怅予独兮水之滨。

水滨兮踯躅,泉瀰瀰兮波绿。愿从子兮九重,化霖雨兮随飞龙。

龙飞兮在天,膏下土兮吾泉。与子归兮泉之野,以逍遥兮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