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滁山插空望不足,行信马蹄入幽谷。生平未惯尘外游,先酌寒溪洗尘目。
自疑身是武陵客,误逐桃花迷水曲。欲穷本始问岁月,亭上雄文凿青玉。
意高语险测难到,拂散白云再三读。乃知造作自混沌,山神固护宝藏椟。
路歧未许车马通,白日苍烟走麋鹿。一从紫府仙人来,指出洞天三十六。
膏泽疏开不死泉,栋梁养成岁寒木。灵苗异草无根株,摇荡清香过林麓。
峰峦围匝别是天,天在山中成大畜。先生之心此其象,往行前言深蕴蓄。
议论吐为仁义辞,文章散作生灵福。默笑真工功未醇,饾饤春风弄红绿。
聃云谷得一以盈,以一能应无穷声。千古万古声不尽,先生得之为声名。
公之声名公之心,日益远大日益深。愚儒耳目所不及,奋笔空成幽谷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