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绝。下为通达人由其中,东垂蔽古藤,晦密尤峻。绣江远来触异隅刮足而北,余流复西,达于坤维,周览上下,岿台宛然,因取渊明语,命之曰赋诗之台。南偏少东尤高敞,东向为小亭,轩户始开,而长白湖山诸峰林壑,奔跃来见,明姿晦态,与乡江相表里。复取谢灵运语,命之曰含晖之亭。亭之筑,实至元辛前重阳一日也。戏作乐府水龙吟一首,书尽壁,以认其始,且以为老子醉后浩歌之资云乾坤遗方台,赋诗名字从吾起。十分高处,更宜着个,含晖亭子。无数青山,一时为我,飞来窗里。渺浮天玉雪,江流忽转,风雨在、寒藤底。尝试登临其上,把闲愁、古今都洗。长空淡淡,无言目送,飞鸿千里。看取明年,四围松菊,一番桃李。放篮舆杖屦,醒来醉往,自今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