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无十日程,归计苦难成。
为客忧饥馁,频年仗友生。
刚肠随世屈,白发向人明。
争似湖居好,扁舟载月行。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老木埋云水浸沙,常言山尽是天涯。谁知却在天涯外,髣髴青山似旧家。
竹屋长无雁,花封偶盍簪。雨窗宵并榻,雪案昼同吟。
往事浑如梦,清欢暂称心。明朝踏晴色,归思各云林。
杨柳千条复万条,断肠攀折在今朝。剩枝不许黄莺坐,留结同心寄洛桥。
秋光动河汉,耿耿曙难分。堕露垂丛药,残星间薄云。
心悬赤城峤,志向紫阳君。雁过海风起,萧萧时独闻。
睢阳四战地,孤立贼垒中。屹然障江淮,不与降丑同。
茶纸鼠雀尽,身死城亦空。巡远固足钦,斯民实奇忠。
河北廿四郡,闻之宁愧衷。
采药痴童出未还,误将魂梦落尘寰。虽贪世味甜餐蜜,肯忘岚光翠拥鬟。
谢子指归青草径,随予啸上白云山。从今稳坐峰峦顶,夜夜烟扉月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