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妇

结发为夫妇,所愿在偕老。

谁知头白来,丧乱不相保。

我昔从一官,携汝登远道。

芙蓉荡风波,宁有几时好。

犹记东门日,别归方草草。

再拜前致辞,幽咽不能道。

手提小儿女,恸哭向秋昊。

讵识是生离,积骨白浩浩。

汝归终可安,我去事转艰。

家既异畴昔,去住亦俱难。

况乃毕婚嫁,百费萃兹年。

内方抚群小,外复给上官。

日夜声嗷嗷,孰与分忧煎。

夫妇不同苦,不如寡与鳏。

汝毋母我尤,我行偶迍邅。

人道无终乖,天运久亦还。

岂复长流荡,庶往共饥寒。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猜你喜欢

缭墙深,丛竹绕。宴席临清沼。微呈纤履,故隐烘帘自嬉笑。粉香妆晕薄,带紧腰围小。看鸿惊凤翥,满座叹轻妙。
酒醒时,会散了。回首城南道。河阴高转,露脚斜飞夜将晓。异乡淹岁月,醉眼迷登眺。路迢迢,恨满千里草。

画桥杨柳不胜愁,万缕千条俛碧流。

问着翠华霜日事,人人只道好杭州。

木樨花外白蘋秋,冰簟平铺百尺楼。夜夜金风凉似水,不须辛苦笑牵牛。

银钩玉唾明茧纸,松箑轻凉并送似。可怜远度帻沟娄,适堪今时褦襶子。

丈人玉立气高寒,三韩持节见神山。合得安期不死药,使我蝉蜕尘埃间。

玉壶酤酒青丝络,啼鸟劝人满杯酌。落红满地晴香消,湿翠如烟午阴薄。

画楼玲珑隔彩霞,楼前双鹊鸣喳喳。想见吴帆北风起,王孙明日当还家。

虎丘山头夜泊舟,青锋相为割离愁。吴王墓里三千剑,白虎于今不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