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越中来,衣带越溪雨。
既来还遽辞,耿耿不得语。
譬如东轩月,偶此成宾主。
浮云一与期,清光无定所。
出门复入门,怅望夜将午。
几向雨来时,念子溪之浒。
事违人已衰,别多心更苦。
朝来数鬓丝,近复添几缕?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四海郑元枢,三朝范石湖。利光腾鹗表,自足济鹏图。
芝检岂欺我,朱轓何负余。幸而廉吏传,名与泰山俱。
天道尊高父道同,地亲如母祀先农。
社翁不肯饮残水。野老铖能存古风。
箫鼓村田聊击壤,鸡豚社酒好治聋。
满庭芳曲还堪唱,一笑东坡鬓已翁。
芍药开余,荼蘼放了,尽把韶华催逼。将离且住,欲堕还飞,片片落红狼藉。
却喜飘残玉沟,蹴傍舞筵,尚供吟笔。纵无情,想到半抛藩溷,也应怜惜。
叹自昔、悲葬西施,吴宫春去,一例梦中幽泣。鸾肠浪费,凤觜空煎,尽够燕忙莺急。
怪怎东风太狂,特地吹开,吹残何意。快呼童、净扫阶除,莫被玉人知得。
劳生分素定,大患天所辱。时于尘埃中,许我对修竹。
此君风味高,瘦骨不生肉。烟梢堕新箨,当面变苍玉。
风邀嘉月过,众叶乱相触。寒光下照之,到地影犹绿。
谁能相从饮,莫听人间曲。细响侑孤斟,洗却一生俗。
此何声凄绝五更初,三号彻霜天。忆传筹绛帻,重閤乍启,束带呜先。
换得千村万落,呼应海潮间。谁复蹴人起,气尽中原。
此际欢场耳热,正灯明酒酽,如沸吹弹。任门前风雪,啼断夜漫漫。
更哀鸿、相应旷野,盼阳乌、不出怎回暄。最难忘,宣南残柝,戒旦当年。
高斋坐来久,中宵月上时。家僮初睡觉,惊报早朝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