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拟古九首 其六

天运相寻绎,世道亦如兹。王孙泣路旁,宁似开元时。

所以古达人,是心无磷缁。弁髦视轩冕,草泽去不疑。

西方有一士,与世亦久辞。介然守穷独,富贵非所思。

岂不瘁且艰,道胜心靡欺。恨无史氏笔,为君振耀之。

谁是知音者,请试弦吾诗。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猜你喜欢

郴江有奇石,似牛伏岸侧。

乡人久相传,过者有颠覆。

我与乡人谋,凿去可勿留。

祇消一日力,得弭千岁忧。

乡人顾我笑,官必有闇拙。

大者不能图,小者安能说。

方今民间事,颇有急於石。

当官贵居事,能不闲采拾。

我有本多田,今乃身无居。

虽有儿女辈,售人为婢奴。

破家不足恡,所恨骨肉离。

官今将骨肉,好去将何之。

我虽有田里,亦闻官念此。

念此不能为,何用居官尔。

乃指江中石,此物如有神。

不覆廉善士,独倾贪虐人。

官今幸过此,行李都无害。

将我言日思,勿为贫贱懈。

我闻乡人言,背颡俱汗流。

欲问破家因,恐为明者羞。

我陟岱宗三万丈,倒瞷扶桑起泱漭。手摘片云归江乐,梦中缥缈碧霞上。

碧霞峰正青,忽然接黄海。石公贻我图,恍惚不可解。

绝巘阴森四壁寒,云峦窅冥惊漫漫。玉屏五老争拱立,海门九龙纷乘骖。

骤疑仙峤合,转讶真宰通。卧游当岳表,乃在天都峰。

天都之奇奇莫纪,我公收拾奚囊里。掷将幻笔落人间,遂使轩辕曾不死。

我写泰山云,云向石涛飞。公写黄山云,云染瞿硎衣。

白云满眼无时尽,云根冉冉归灵境。何时公向岱颠游,看余已发黄山兴。

佛寺通南径,僧堂倚北坡。藤阴迷晚竹,苔滑仰晴莎。

病忆春前别,闲宜雨后过。石横闻水远,林缺见山多。

欲结三天社,初降十地魔。毒龙来有窟,灵鹤去无窠。

客路随萍梗,乡园失薜萝。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

城边路,今人犁田昔人墓。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

今人昔人共长叹,四气相催节回换。明月皎皎入华池,

白云离离度清汉。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

我欲汲井井泉遥。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

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新系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辘轳上。

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

何处春风吹晓幕,江南绿水通朱阁。

美人二八面如花,泣向东风畏花落。

临春风,听春鸟。别时多,见时少。愁人夜永不得眠,

瑶井玉绳相向晓。

轩辕皇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周流三十六洞天,

洞中日月星辰连。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

东海青童寄消息。

见日值君病,别来弥复思。闭门晚花落,曳杖青山期。

世味归田录,秋怀愈疟诗。故人如问讯,心事岳云知。

强栽松竹养烟光,官舍公余喜晚凉。

羽静关情惟挟策,爱闲修供口焚香。

自怜怯事如欣泰,止合抠衣扣子长。

断断此生今已矣,拟寻艇子学渔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