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年少时,高视隘八荒。惟思涉险道,谁能戒垂堂。
南辕与北轨,所历何杳茫。一旦十年后,尽化争战场。
岂无英雄士,几人归北邙。抚此重长叹,壮志失轩昂。
敛退就衡宇,蹙蹙守一方。往事且弃置,身在亦奚伤。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老去情怀远别难,殊方为客岁华阑。至今歌筑悲燕市,却喜衣冠睹汉官。
王事敢言原隰苦,病躯偏觉雪霜寒。可怜此夜沙河月,清景应同万里看。
畴昔清溪峡,船头戏彩翰。十年空往事,一梦记前滩。
陡绝垂苍壁,澄虚列翠峦。今宵诗卷里,重得纵遐观。
惟尔宜烹我服从,浑然玉斲谢金镕。广唇呿哆宁无合,枵腹彭亨自有容。
味在何妨人染指,餗存还愧母尸饔。老夫饱饭需茶次,笑看其间水火攻。
朝来风雨歇,春意漠然收。
去我不辞诀,凭谁能借留。
杓星渐西转,洛水自东流。
曲渚撤华幄,芳园罢彩毬。
雉鸣生麦秀,蚕起野桑柔。
乱絮天涯满,晴阳草际浮。
已嗟心绪减,况复鬓丝稠。
赖听新翻曲,非为负胜游。
月色和云白,松声带露寒。好个真消息,凭君子细看。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