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译文

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

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向陶渊明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

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

当然,你问攻伐别国的计谋,不肯说。

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

注释

时:常常。赖:依赖,依靠。好(hào)事人:本指喜欢多事的人,这里指勤学好问之人。载醪(láo):带着酒。祛所惑:解除疑惑问题。《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家素贫,耆(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

是谘(zī):凡是所询问的。无不塞: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塞,充实,充满。

伐国:《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

用其心:谓谨慎小心,仔细考虑。失:过失,失误。显默:显达与寂寞,指出仕与归隐。

畴昔:往昔,过去。

参考资料: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猜你喜欢

寥寥天意晚,稍觉井闾闲。

水落呈全屿,云生失半山。

牛羊樵路暗,灯火客舟还。

暝思输凫鹄,归飞沆漭间。

海鹤丰姿古佛身,箕畴五福自天申。沧桑曾阅飞灰劫,磨鍊能完太朴真。

养望林泉称地主,含饴童稚乐天伦。香山九老重开宴,序齿轮君第一人。

乌纱巾上透凉芃,一发君恩力未辞。

赐暖宫貂同日戴,冒寒郊马有人骑。

耳闻明主如丝诏,心似穷民挟纩时。

明向玉阶还再拜,羔羊重续退公诗。¤

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莹白象明月。

黑文天画不可穷,桂树婆娑生意发。

其形方广盈尺间,造化施工常不没。

虢州得之自山窟,持作名卿砚傍物。

龙沙风雪道,资斧怯前程。忍见流亡像,哀闻乞命声。

饥寒方切己,胞与复关情。我欲将图绘,风尘隔帝京。

献书此日出神州,残雪飞花满敝裘。万里归心悬白发,三年离恨忆沧洲。

驱驰南北成多病,感慨烽烟欲倦游。何处买山堪寄傲,丹砂吾拟问罗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