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东风·七夕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译文

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注释

七夕:农历的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织女相会之日。

龙麝:一种香料。

  在这支小令中,作者化用唐杜牧《秋夕》,绘制成一幅静夜(望天河)图,并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意境。七夕之夜,月明风清,人们焚起香来庆贺节日。渴望着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针钱在梧桐树影下乞巧,看牛郎织女相会。因此此曲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

卢挚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猜你喜欢

海宇新生昨夜秋,更当今夕望牵牛。时还三伏凉初至,天为双星暑渐收。

千里金风旋树底,一弯银月在云头。为桥浃岁知良会,停杼深更破独愁。

羁客异乡聊问夜,佳人何处共登楼。长生殿里徵歌管,百子池边侍冕旒。

儿女双针随俗胜,江山一舄为谁留。巧心未向天孙乞,拙政空先万众忧。

海静已逢丹燧息,天清时见紫云浮。步檐转觉炎蒸尽,倚杖徐看大火流。

无限赏心羁簿领,可怜秋色远沧洲。何时风月归谈麈,廖廓同为汗漫游。

天禄扬雄久较书,忽闻章绶绾银鱼。一官远赴诸侯幕,六辔先乘使者车。

椰子剖浆霜落后,荔枝封蜜雨晴初。故人只守平生业,一砚相求不愿馀。

苍龙夕挂千寻影,彩凤朝闻十里音。月夜风朝我曾见,太湖石畔藓痕深。

下视白云时,山房盖树皮。垂枝松落子,侧顶鹤听棋。

清净从沙劫,中终未日欹。金光明本行,同侍出峨嵋。

自秋来、多病意无聊,不作渭川游。想兰菊凋疏,松筠茂密,亭馆清幽。四望遥山万叠,叠叠翠光浮。人道蓬莱岛,彷佛瀛洲。

居士心迷丘壑,念迂疏老懒,难觅封侯。看才能成事业,且自抽头。携老稚、团栾百口,要他年、在此作菟裘。无言也,此生心事,都付东流。

换得霓裳任所依,淡妆素羽自誇稀。玉关人去谁知己,银烛更阑影共归。

入世居然宜本色,问君曾否认乌衣。偏偏独醒繁华梦,十二瑶台学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