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多烦冤,竹是岁寒物。
朝寒阶玲珑,暮寒阶恤勿。
翻然下一叶,未觉瘦崷崒。
岂无陈根旁,寂莫众头屈。
何时雷填填,看尔射地出。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双鸳池沼水融融。桂堂东。又春风。今日看花,花胜去年红。把酒问花花不语,携手处,遍芳丛。留春且住莫匆匆。秉金笼。夜寒浓。沈醉插花,走马月明中。待得醒时君不见,不随水,即随风。
世上元无第一筹,此身只合卧沧洲。橹摇渔浦苍茫月,帆带松江浩荡秋。
有酒人家皆可醉,无僧山寺亦闲游。老来阅尽荣枯事,万变惟应一笑酬。
范家尚有釜生鱼,张家无鱼釜也无。
屠沽儿亦莫笑渠,渠有至富汝不如。
一翁冻吟拥竹炉,诸郎映雪夜读书。
山鬼来听鹤惊起,万岳无人霁月孤。
不论取官大门闾,始是经训为菑畲。
父子每腹百斛珠,出门掩鼻马牛裾。
山中风雨夕,招要对床期。
今夕风亦雨,牢落孤舟维。
蓬窗与竹窗,萧瑟雨在兹。
不寐欲至曙,何繇梦见之。
居占梅仙里。
钱塘日夜水东流,回首孤山绿尚稠。
千载老仙随鹤去,百年此地少人游。
相逢柳色还青眼,说着梅花总白头。
身后閒名推不去,当年误识薛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