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萄新条易扶疏,椿花锁碎满庭除。
旱干只喜雨破土,潦润不忧河决渠。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病起瘦可惊,崚嶒夜窗影。
八十遂当至,何止践衰境。
食箪幸能尽,药裹亦已屏,
汲泉煮日铸,舌本味方永。
士苦不自晦,常若锥见颖。
叔度独何人,长陂渺千顷。
海国风高失蓟云,声声哀怨不堪闻。自怜片影荒城月,肯为饥寒向别群。
清啸孤猿半夜啼,子规山狖共酸悲。
水风露月烟江冷,正是离人睡觉时。
上方钟鼓寂无声,又报茶毗一个僧。丈室不留居士榻,邻房空施药师镫。
身离火宅三千劫,手挽牛车第一乘。清梦定过湖上寺,梅花月色澹如冰。
昨日江头看绿杨,归来学得两眉长。低声更向萧郎问,又恐眉长不称妆。
厥山惟韩兮,夫地惟人。夙昔矫此志兮,何逡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