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头山作屏当砌,石眼泉为镜照窗。
我亦困蒙如可击,此泉从户到西江。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江城终日雨如麻,病骨侵陵暖尚赊。晴色忽惊春似锦,偶从此地看桃花。
海鹤风神爽,霜筠气节清。诗书千古重,轩冕一铢轻。
德望承先世,文章属老成。方塘来宴集,写我灌婴情。
才子瓯闽彦,云霄紫凤毛。一朝辞蠹简,万里试牛刀。
邑小程书简,民疲抚字劳。分簪嗟去国,携手恋同袍。
白水河源远,苍山积石高。政成多暇日,挥翰寄仪曹。
两年无惠及编氓,蜀道天难六月行。深羡高僧捐世累,竹风湖处听泉声。
旧不解惊秋,于今预理愁。雄风三楚国,残月四更楼。
天外芙蓉剑,人间竹叶舟。凉宵聊邂逅,不似梦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