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才下东峰巅,又上西山顶。人或笑其劳,吾自厉吾猛。
细路循岩{赘山},登顿披榛梗。鸟鸣林壑幽,犬吠林坞静。
过涧时低头,攀崖还引领。流泉足底鸣,激石声作哽。
曲磴盘环环,平梁横侹侹。行行且复休,小坐据高岭。
南望海天阔,晴空开万顷。城郭带斜阳,白沙接溟涬。
四山红叶红,更比春光靓。傍晚寻路归,十步九换景。
童冠共陶然,歌吟忘路永。到寺日已沈,夜游还烛秉。
寓内多名山,焉能遍游骋。人苦不得间,蓬莱在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