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我闻拘弥之国有变昼之草,岂知兴州直北滦河东,更见夜光之木生蓬葆。
野人斸得盘曲形,皮膜剥尽肌珑玲。黄昏扃户置床侧,煜爚幽焰腾寒厅。
初疑唐居士,剪纸贴壁弄奇诡。又疑佛图澄,败絮塞孔照耀同明灯。
仿佛甓社湖中见,神蚌吐珠映水面。得非放萤苑里游,冷气射骨凉飕飕。
短檠墙角真可弃,摊卷还能辨细字。騃童刀削玉琐碎,磷火荧荧忽满地。
吁嗟尔木上禀太阴精,烛龙之所不栖,羲和之所不及,乃是万古积雪千年老冰凝结成。
是以白日韬晦,宵暗晶明。若非周王八骏张骞槎,谁复遇之震且惊。
尔胡不学天禄杖,刘向阁中伴书幌。尔胡不学牛渚犀,驱逐鬼怪清鲸鲵。
徒然潜伏穷荒外,丛棘柔藤森翳荟。呜呼!世间万物得地方荣滋,岂独尔木叹息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