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顺之歌

王郎见若不胜衣,眇然儒者未有奇。

我知王郎有奇处,议论涛海拏蛟螭。

由周而来逮五季,故事本朝能尽知。

不惟知之业有用,斟酌成败中无疑。

我闻昔时崔浩亦复尔,所怀百万非熊罴。

人才如此后来少,朝廷水镜区妍媸。

胡为五十尚尘土,长翮似剑犹差池。

愀然对我数白发,追风逐日无由羁。

三书自荐应不暇,五府交辟终何为。

邢侯胸中有王霸,不但游谈汉终贾。

勇于吾道一臂扶,往不畏难忧助寡。

似闻诗有云龙期,云何计出柏马下。

岂非事君难进从古然,不然富贵终在天。

堆金买玉患无玉,玉至自骇无因前。

君不见东秦逐守拙难似,木石当前以身抵。

接淅去齐未敢言,退飞过宋聊堪比。

神形自问还自答,因拙得全方至此。

少狂干世等画蛇,老罢食功同履豨。

向长毕事渐可涯,彭泽弃官从此始。

山林不着一物随,平生万卷付群儿。

收光牛背看屋壁,更不刮膜烦金鎞。

遭时有用君当起,丹青宛转麒麟里。

我行此计无赢输,世事从来弈棋耳。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桔槔灌蔬固已非,竹笕浇花宜见讥。

杏繁梅瘦种性别,一气生杀均天机。

细推物理孰不尔,抟风未可嘲卑飞。

君其置之且共酌,白酒方熟黄鸡肥。

虽为京洛客,不过金张门。生平负气志,行乐无朝昏。

冯驩惭市义,剧孟接高论。礼乐攒眉去,诗书抑首敦。

玉台携妙妓,珠弹挟王孙。白丸来蓟苑,匕首去咸原。

■////璖镂剑箾,翠羽插车辕。相期在千里,结交止一言。

登坛无狗马,到处有琴樽。晚年执硁节,穷巷多车轩。

片言或失意,杯酒起诟喧。苟明匹夫德,不顾万乘尊。

有时易水上,独吊田光魂。耻学侯嬴辈,惟殉左席恩。

幽岩如高人,气骨天所赋。

凛然超尘寰,不受俗气污。

湖湘饶峰峦,往往穷僻处。

城郭去之远,谁能蹑芒屨。

安知古都梁,爽垲有真趣。

徜徉东郊外,青山在指顾。

山中八洞列,天巧於此觑。

蜿蜒老螭蟋,崭岩怒虎踞。

如屏亦如龛,一起复一仆。

卷阿坐良稳,狭径足难措。

帝观若险隘,中道本宏裕。

叠翠常回环,寒泉日倾注。

石乳一何粲,和气知有聚。

所见皆可人,十步目九寓。

造物不能秘,奇诡遂呈露。

奎画贲精舍,鬼神昔呵护。

古称小有天,仇池乃其附。

甬东有胜境,豁然四窗具。

玲珑皆自然,匪以雕镌故。

谁谓宝方小,是亦洞天数。

谁谓此邦陋,有景即可慕。

我本烟波徒,雅性厌驰鹜。

搜寻得所欲,心境顿明悟。

赏玩有余味,跻攀了不怖。

得意或忘归,苍然迫曛暮。

兹山虽可乐,用之乃成路。

有径不能用,茅塞大可惧。

对此发深省,岁月勿虚度。

俗态易湮没,清游莫辞屡。

援笔述鄙怀,愧乏惊人句。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楼前归客怨秋梦,

湖上美人疑夜歌。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学海波澜捲未乾,几烦仙屐上林峦。天香吹落秋风老,不觉相携到广寒。

六月歌周雅,三边遣夏卿。欲施攻战法,先作简稽行。

礼乐知谋帅,春秋识用兵。一劳堪定国,万里即长城。

策有和戎利,威传破虏名。军前雨洒道,楼上月临营。

别藻瑶华降,同衣锦襮荣。关山由义近,戎马为恩轻。

丝竹路傍散,风云马上生。朝廷谓吉甫,邦国望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