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邓夫子,文墨晚相依。台阁佳声在,湖湘爽气归。
诗誇束笋密,发叹耨苗稀。勤苦千秋事,川明水孕玑。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秋清在一时。
初约山寺游,端为怪奇石。
那知云水乡,化作锦绣国。
入门迳深深,过眼秋寂寂。
隔竹小亭明,禂红漏疏碧。
山僧引幽践,绝巘恣佳陟。
三步绮为障,十步霞作壁。
烂如屏四围,搭以帔五色。
满山尽芙蓉,山僧所手植。
秋英例臞淡,此花独腴泽。
却忆补外时,朝士作祖席。
是间万株梅,冷射千崖白。
旧游不可寻,雪枝半榛棘。
阅世浮云变,观心万累空。雄雌欧冶剑,得失楚人弓。
先甲年重值,玄英月又穷。算来终岁事,诗律也输公。
难将好雨挽干旌,一片浓云似别情。叆叇几层遮望眼,廉纤祇自送春声。
渊明禄薄原如寄,司马才优岂市名。百里可能烦卧治,琅琊从此播余清。
独秀山椒石室幽,弦歌太守日来游。不图文史三冬足,常有烟霞五色浮。
道路只今徇木铎,云礽又复绍箕裘。观山未了仍观画,冰雪相看两鬓秋。
老臆吞云梦,于今在眼中。楚材元有望,湖教故多功。
山色连平野,江流入半空。谁为三鳣颂,夫子又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