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前韵答十五叔父任城相会见和诗任城有李

太华玉莲甘适口,我欲求之青壁斗。

昆仑不睹睹大宛,何异学射中涂还。

平生傲世予南阮,臧否未容留齿间。

七贤远迹冥鸿上,咸也复幸青云赏。

归来浊酒厌独倾,疲马却走诸任城。

红桃白李晚寂莫,黄菊独曝秋阳荣。

谪仙酒楼余旧址,明月年年飘桂子。

不见山东故小吏,斗酒双鱼谁共喜。

恸哭穷涂自古难,不应更待雍门弹。

瓜田今岁初自垦,柴车后日复谁攀。

东阿下望有归意,且为子建留鱼山。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种葵北园中。葵生郁萋萋。

朝荣东北倾。夕颖西南晞。

零露垂鲜泽。朗月耀其辉。

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

曾云无温夜。严霜有凝威。

幸蒙高墉德。玄景荫素蕤。

丰条并春盛。落叶后秋衰。

庆彼晚凋福。忘此孤生悲。

家世结庐江汉上,黄鹄溪头独来往。一朝作吏去乡邦,闽海滇云叹鞅掌。

却辞五马入皇都,手板炉香画省趋。敢谓诗人例水部,欣当盛世分工虞。

晨光到署荷同辈,清漏入朝联友于。心间恒看紫塞雁,身勤惯听城头乌。

荐达频加思效职,列厂纵横辨埏埴。庀材鸠工古所重,和土钧泥今倍力。

纷剧宁教阻静便,聊寻丈室学安禅。绳床棕拂依初地,粥鼓钟鱼响梵天。

每憩西偏意疏豁,遥峰爽气当吾前。帝城近抱若几案,方塘碧水淼淼泉。

凭高俯瞰百里内,南山一带相钩连。于兹卜筑颇轩敞,风光澄淡景物妍。

凿基列砌不数武,架楹覆瓦期牢坚。结构虽微可乘兴,槐眉小署名陶然。

自春徂夏频来此,伫立晴檐还隐几。蒹葭摇曳出人家,鸥鹭蹁跹下池水。

凉宵千顷霁月明,霜天万灶寒烟起。三时眺望尽有得,老树寺门闲徙倚。

绿野平泉总莫论,一丘一壑兹焉是。游寓方当辇毂下,跏趺直在祇园里。

诸公携酒肯经过,觞咏相将俱色喜。我生怀抱本陶然,坐卧其间亦足矣。

九衢车马日纷驰,谁信鹪鹩寄一枝。他年纵与京尘远,尚想西山拄笏时。

饥肠彻夜鸣,梦乱不能好。口腹故累余,勉起不待晓。

贫家无宿粮,庖厨净如扫。力耕可得食,此计真不早。

居然怀抱恶,坐使百忧绕。聊复读我书,百家观浩渺。

古人骨已朽,漫烂列华藻。其言忽起予,一览意自了。

飒然惊短鬓,怒立何草草。壮心激衰懦,豪气变枯槁。

捧腹故便便,不食今自饱。方知道义力,非但文章巧。

吾命岂真穷,吾书可长保。从今复何事,读诵以终老。

不须哀王孙,为谢淮阴妪。

灯下雨鸣秋舫,浦口潮回暮钟。何处相思不见,江南开遍芙蓉。

往事飘然去不回,空馀山色在楼台。池塘风暖雁寻去,

松桂寺高人独来。庄叟著书真达者,贾生挥涕信悠哉。

老僧心地闲于水,犹被流年日日催。

风雨复风雨,萧条只暗窗。昏沈真似病,垒块未能降。

亦有到齐酒,其如隔楚江。出门觇雨色,檐滴正淙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