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相公秉文武,视卒如婴儿。
今往佐其军,岂不重抚绥。
我有愚者虑,赠君临路岐。
相公居并州,拓土曾不疑。
羌戎起潜变,一旦覆我师。
我师无不勇,将吏实易之,
常抱雪耻志,此旨君所知。
兵家尤戒贪,持重养以威。
正当土门路,自昔屯虎貔。
朔朝及旨望,大校饫酒卮。
未若投单醪,共饮河水湄。
古人维其均,今人意参差。
临事欲之死,身往心已移。
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
愿君因议论,兹语何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