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台畔依红客,厌踏红尘穿紫陌。
涌金门外泛兰舟,两岸融融春水拍。
隔浦笙歌寄幽思,向阳花柳饶春色。
六桥突兀披丹青,千佛森罗眩金碧。
登临肯作怀古愁,志在云台书竹帛。
须臾饮散晚风号,却扫阴霾生桂魄。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才入新秋节,君家又得珠。
石麟天上种,丹凤穴中雏。
喜羡徐卿有,休夸伯道无。
他年双折桂,携手上云衢。
萧萧慈竹鸟呼风,宛似山光小阁东。
剩欲杖藜寻昨梦,更添红绽绿阴中。
中道风波暂毁妆,纺声凄咽近长廊。小怜著布光迎面,苏蕙回文曲写肠。
玉色要防西日晒,雪肤争受北风凉。可知一寸相思意,随著车轮百转忙。
门枕平湖秋景好,水烟松色远相依。罢官馀俸租田种,
送客回舟载石归。离岸游鱼逢浪返。望巢寒鸟逆风飞。
嵩阳旧隐多时别,闭目闲吟忆翠微。
还家三载久,回首五云深。自笑波仍起,如何陆亦沉。
毁誉不在我,宠辱岂惊心。远水回孤棹,空斋横素琴。
安危责有系,衰病任相侵。好向山中卧,宁为泽畔吟。
蛮花红重,漫裂颓墙春已痛。啜泣提琴,夜半琉璃裹月沈。
镜中生灭,影听潮头呼不歇。局外流鸥,北望胡尘似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