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正莺雏风老雨肥梅,飘萧满江城。叹登楼皂帽,精蓝寄榻,久谢浮名。
杳杳青瑶千仞,乡思黯愁生。帘底瓶笙沸,归梦初醒。
无想依然是想,倘两忘物我,一泯亏成。诵诗题隽语,戏比谢墩争。
恰频年、闲云踪迹,只钵山、丛桂共清馨。还堪忆、旧凭栏处,芦竹冥冥。
妾家本住鄱阳曲,一片贞心比孤竹。当年二八盛容仪。
红笺草隶恰如飞。尽日闲窗刺绣坐,有时极浦采莲归。
谁道居贫守都邑,幽闺寂寞无人识。海燕朝归衾枕寒,
山花夜落阶墀湿。强暴之男何所为,手持白刃向帘帏。
一命任从刀下死,千金岂受暗中欺。我心匪石情难转,
志夺秋霜意不移。血溅罗衣终不恨,疮黏锦袖亦何辞。
县僚曾未知情绪,即便教人絷囹圄。朱唇滴沥独衔冤,
玉箸阑干叹非所。十月寒更堪思人,一闻击柝一伤神。
高髻不梳云已散,蛾眉罢扫月仍新。三尺严章难可越,
百年心事向谁说。但看洗雪出圜扉,始信白圭无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