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高秋多爽气,新雨过池塘。客至潮初长,林纡径未荒。
悬壶三岛胜,载酒一溪长。地僻门如水,亭幽石作床。
天边横朔塞,树杪带帆樯。鸟作春风语,花分禁苑香。
餐霞玄鹤洞,看竹白云房。心静风神秀,身閒宠辱忘。
玉书劳问字,金菊待传觞。长对千山碧,从教百草黄。
凉飙随羽扇,清露洒荷裳。妙悟尊生诀,丛谈却老方。
胸中藏海岳,笔底驾梯航。洛社追随地,芳林藉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