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客惭墨绶,素舸逐秋风。云雨恩难报,江湖意已终。
县当仙洞口,路出故园东。唯有新离恨,长留梦寐中。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泉声终夕小喧哗,门钥初开三两家。山态冷馀缩如骨,星芒大欲粲成花。
隔桥叟语髭唇动,抱瓮童归履足斜。次第霞光浸天上,禽啼犬吠满篱笆。
紫苔初泛水,连绵浮且没。若欲歌阳春,先歌青楼月。
时平有道泰,世诐交情离。寄言谢公叔,千载留清规。
寤寐中原独着鞭,往来绝域几餐毡。
封侯反出李蔡下,成佛却居灵运先。
八百里烹飨军炙,九千缣辇作碑钱。
只今谁是田横客,回首荒丘一慨然。
一种冰䰟物已尤,朱唇点缀更风流。岁寒未许东风管,澹抹秾妆得自由。
玉作搔头金步摇,高张苦调响连宵。
欲知写尽相思梦,度水寻云不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