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西峰寺,尘烦暂觉清。远林生夕籁,高阁起钟声。
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虽云殊出处,聊与说无生。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定水涵空碧,群山凝远岚。渊鱼颇易得,菱实最馀甘。
旷野应人语,凉风快酒酣。谁云陵谷换,自此识南潭。
杰阁从前代,山海关城楼。平看碧海流,千年留碣石,一发辨登州。
潮送斜阳落,风传绝塞秋。倚阑聊咏志,俊鹘下荒洲。
暝色亘苍烟,鸣榔去未已。逝鸟没无踪,前途尚几里。
四顾但溟濛,那复辨洲沚。却望三星垂,惨淡白在水。
客行涉江湖,性命委舟子。夜深鼋鼍宫,岂无波浪起。
篷背闻高歌,和者在柁尾。危肠聊暂宽,中宵屡忧喜。
马上谁家薄媚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钓台台下浉水清,钓台台上秋草生。当年谁是持纶者,贤隐山高万古情。
一山四面水云高,胜境从来夐不同。千古鸡园峰顶上,万年鳌极浪花中。
海门月上初钟动,渡口僧归晚棹通。半点红尘飞不到,禅房花木自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