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栴檀忽无见,万松涛雪寒。层嶂爽秋色,蚓行客槃跚。
鵁鶄鸂鶒声,惝慌何处峦。黄石出桥头,笑云天路难。
时度幽峡看,怪葩艳成团。伯益不能详,景纯未及观。
茈虒逦飞榭,溪萦抛琅玕。饥有石髓食,渴有琼浆餐。
嗟彼趋隙儿,汗血蒲桃鞍。祗知醉蛾眉,岩阿岂所欢。
豪华一萍耳,奚若求金丹。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嶔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