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送春归去。说与愁无数。君去后,归何处。人应空懊恼,春亦无言语。寒日暮,腾腾醉梦随风絮。
尽日间庭雨。红湿秋千柱。人恨切,莺声苦。拟倾浇闷酒,留取残红树。春去也,不成不为愁人住。
黄鹄黄鹄,双飞双宿。中道失其雄,孤雌悲逐逐。悲逐逐,呜呜呜,奋绝欲与雄俱徂。
不念毁巢室,念此黄口雏。黄口之雏,伊谁之哺。忍死哺雏,庶弗殆厥祖。
我雏毣毣,我心孔鞠。我雏扬扬,我心斯降。高山有鸟,九苞其章。
怜我寒饥痛我孀。谓我雏兮,于烨其光。饲我以玉之粒,醴之酹,不我身□杀,也谓世之祥。
呜呜我雄,曷弗我将。海兮桑,山兮砺,矢与雄兮俱。
顾语雏,顾语雏。凤之德,勿尔孤。
燕阳万柳古来闻,转入清凉境自分。夹岸生烟迷苑树,曲池流水泛宫云。
花源岂合鱼凫占,散地真成野鹖群。史汉对君谈不厌,露荷风叶已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