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
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
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
自免洪涛恣凋瘵。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昭代多诸老,惟公有典刑。
上方思旧弼,天亦畀修龄。
竟委元成笏,俄传有道铭。
只期麟阁上,遗像拜丹青。
刺襄豫让不日死,立武程婴冠青史。燕山义士张伯宁,千古英名高二子。
小扇挥萤,轻绡笼雾,犹记年时庭宇。风露阑干,坐听小楼人语。
道此际、枕簟生凉,又谁信、西风残暑。料如今、对月临风,绿窗不似旧情愫。
天涯知否倦旅,多少离愁往恨,红笺难诉。千里关山,梦绕白云乡树。
奈秋来、雁带书遥,但落叶、打窗无数。正潇潇、思入烟波,夜江蓬背雨。
春过宁邑马行迟,揽辔东风眺望时。淬剑池留中散迹,承恩镇驻武王师。
刘伶醒酒台犹在,汉献封公冢谩遗。七世同居良亦少,至今人咏义夫诗。
寂寂金庭洞,清香发桂枝。鱼吞左慈钓,鹅踏右军池。
此地常无事,冲天自有期。向来逢道士,多欲驾文螭。
极目无边际,惟天与水连。
烟中帆几点,若个是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