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虎踞关前一径斜,僧楼西土瞰江涯。窗间夕照横全楚,谷底长风散落霞。
荒砌昔经雕玉辇,讲堂又变梵王家。人寰何处非桑海,倚槛春阑未尽花。
群峰嵯峨互相依,九龙跳跃万马随。苍松怪石倚天碧,岚气日夕沾人衣。
幽花野草香涧谷,山中寒暑自四时。孝标当年隐其内,劲节上与山争奇。
纷纷馀辈方进取,谁能退缩山之陲。困来和云卧白石,醒后冲烟登紫微。
古今名利天下重,此子似欲一手提。白头老僧好事者,泛览景物裁为诗。
使我一读重叹息,玩味展转忘其疲。世途扰攘吾已厌,便欲命驾寻荒祠。
左骖白鹿右黄鹄,与子相从不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