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学者急治生,岂为忧不足。衣食无所求,乃得立边幅。
入世重廉耻,务本贵菽粟。养心亦养身,保身如保玉。
玉碎难再完,身失焉能赎。桑田有典型,种爇若先觉。
杨园非农家,排纂到耕牧。殆恐士习移,欲将古风复。
带经本可锄,《汉书》挂牛角。从来英雄人,大半兼耕读。
东风又入荒园畔,繁华已成尘土。太液芙蓉,未央杨柳,曾见当年歌舞。
危栏谩抚。叹事逐飞云,梦随香雾。指点江山,斜阳一片下平楚。
悠悠此恨谁诉。想青燐断续,还过南浦。铁马凭江,香车碾月,忍读昭仪词句。
凄凉几许。但山鬼吟秋,杜鹃啼雨。回首宫斜,白杨深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