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属山东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阳)。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寡合,被诬贬池州。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徒居蔡州。性刚介,好议论时弊,诋斥权贵。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的靡丽文风,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至镂刻刊印韩柳集,亲自鬻书于开封相国寺。对尹洙、苏舜钦、欧阳修均有较大影响。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著有《穆参军集》。
巴峤南行远,长江万里随。不才甘谪去,流水亦何之。
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清山独往路,芳草未归时。
流落还相见,悲欢话所思。猜嫌伤薏苡,愁暮向江篱。
柳色迎高坞,荷衣照下帷。水云初起重,暮鸟远来迟。
白首看长剑,沧洲寄钓丝。沙鸥惊小吏,湖月上高枝。
稚子能吴语,新文怨楚辞。怜君不得意,川谷自逶迤。
凤文麟德明时出,延揽英豪网罗密。佳气低连太液云,祥光高映长安日。
当朝二阮非晋俗,不谈玄虚重儒术。九重四散御炉烟,对策彤庭挥巨笔。
更羡两疏真伟才,补衮齐心匡汉室。乔木根深地脉滋,上参碧空千万枝。
广阴覆城去炎暑,动摇时复清风吹。老龙潜海倦霖雨,天教群种待昌期。
古来史传宁无私,野夫作颂久相知。短褐冲寒送别处,玉堂应忆衡漳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