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残樽系马立斜阳,忽送秋声满树凉。花落始知留客久,雨来偏为作诗忙。
山堂竹户寒犹闭,石径苔泥滑不妨。独有园人爱沾洒,不随僮仆问归装。
经过昌平县,实惟刘子乡。当时直言策,至今有耿光。
功名真琐琐,气节横八荒。斯人宁复见,阅世徒慨慷。
奉祠表谏议,化俗崇贤良。贼臣偶同里,遗臭亦难忘。
严程惧稽缓,古迹嗟莫详。挥鞭事前迈,居庸翠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