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晏靡足殄身,窳惰足陨名。日处积顺中,黯然蹙天心。
荆襄二百年,习俗酣嬉成。朅频示大罚,原野皆荆蓁。
堂堂中丞公,振起湘川滨。出守一再还,利病洞若神。
及来作镇抚,彫攰丛污陈。慨然作教条,钜细规员程。
手开农货源,俾民奠其生。杜塞衣食流,俾民完其真。
吏皆知首公,政乃臻大醇。时艰不敢康,武备娴修明。
寇慑皆远飏,红筹急旁邻。龙山传大捷,国愤沈年伸。
至今破竹功,累复数大城。黔黎幸渐苏,皆出公精诚。
匑匑蹇臣节,奄忽归千春。同时诵遗章,朝野哭失声。
作歌示百寮,谁得如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