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吕岩叟,换骨成神仙。
遗丹传老树,变化延其年。
丹香忽融液,散入苍崖巅。
长生孕灵草,茎叶何鲜鲜。
枯根挂碧落,吞吐流虚烟。
不受水土力,不随寒暑迁。
谁能登云梯,移来此檐边。
丹花与群木,丽质徒娟娟。
彭泽虽爱菊,两院荒金钱。
濂溪空爱荷,开落秋风前。
峭峰山中客,道眼明先天。
一线同寿眼,万古长绵延。
君不见祖龙痴欲采为药,海山何处驾楼船。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雾重日难出,云厚月朦胧。有心求觅佛,昼夜用心功。
见梦言将实,闻真耳却聋。群贼当路坐,道理若为通。
见性若玲珑,多求说处通。取他凡圣语,到头浑是空。
种柳护吾庐,无妨隐者居。
绿酬一樽酒,青映五车书。
云水渺万里,寸心曾不隔。老至恋友生,况期善互责。
迩来谈经地,近君五亩宅。若使果归来,应得数晨夕。
分袂又七年,关山渺无极。回首别雷池,永诀已在昔。
而我痴复痴,寤寐情脉脉。
天末云犹去,山中岁欲徂。周流吾道在,叹息古人无。
野鹊疑秋树,新驹怯暝途。苍茫念同志,微薄忝为儒。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高鸟过时秋色动,
征帆落处暮云平。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
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流星无定。日西夕、飘梧逐影。已供饮、良宵清露,甚绕荒园废井。
恨萍踪、魂梦初回,前庭霁月偏如镜。记野店无烟,征途乞火,雨湿孤燐红冷。
笑腐草,传言误,君不见、热肠光迸。风翻见几点,迎秋心苦,美人怜我轻罗赠。
遍寻芳径。又依依、伏照危堤,败叶堆难整。囊空罢读,遥怨更残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