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有黄花,送君千里还。鸿来燕又去,离别惜容颜。
流水通归梦,行云失故关。江风正摇落,宋玉莫登山。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飞鸟翔,一下复一上。平生栖宿同一枝,咫尺遭逢判霄壤。
青天白日抢枋榆,稻粱易得身不孤。嘤嘤求友鸣相呼,卑枝刷羽低将雏。
仰视云端去如箭,毛羽初丰未能健。六翮抟风掩毕罗,长空一落何由见。
天阙沈沈暗不开,梯云何处望蓬莱。神龙堕地不如蚓,何似泥中睡得稳。
多君抱铎向江华,眼底青毡宦况赊。剑倚寒光衡岳路,诗成月色洞庭槎。
轩斋夜雨九重梦,桃李春风千树花。他日公孙开杰阁,正看椽笔润官家。
暂将一苇向南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游云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
梦中尚有娇儿女,灯下惟馀瘦影形。苦趣不堪重记忆,临晨独眺远山青。
旧隐湖西寺,青青千万峰。
来书度深雪,归梦断疏钟。
开口与时避。论心似我慵。
流年共衰鬓,昨夜又闻蛩。
忍就要离买好邻,征衫长笑□猿人。隽周自信坎中血,齐女未分柳外身。
已见名丝穿虎窟,谁怜墨汁染青燐。兰皋木末存神理,石骨苍凉偃竹筠。
旧梦承恩诏,遥年党禁文。回风伤往日,之子念夫君。
故苑蘼芜意,荒陂凫雁群。何时陪杖履,拭涕极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