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俗师俗学,空劳彼勖。蔽蒙之民,蒙性于欲。以求初明,其蔽久酷。
天物芸芸,复我虚曲。以知养性,其性如玉。以恬养知,其明似烛。
古人至一,今人至缛。顺而不一,天下乃数。安而不顺,天下乃局。
浇淳散朴,天下乃毒。世道交丧,乾坤乃局。至人处穷,冥飞似鹄。
隐德存身,永辞世梏。世人所求,轩冕相属。傥来不来,神衰气辱。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倒置之民,其蒙转笃。休哉游哉,我沐我浴。
高轩在门,华冕在瞩。何有何无,如断如续。
东风吹酒星,倏忽辞青天。自堕吴江湄,一住三十年。
十年抱案尚书前,腰腹半已成杯棬。归来览镜忽大笑,笑汝低眉为俸钱。
忽逢萧相营未央,虽有月请归朝堂。酒肠唧唧如欲诉,且向文君乞鹔鹴。
阳昌垆头春酒香,白眼瞪视天茫茫。杜曲梨花飞,灞陵杨花落。
不愁花落无处归,只恐长条坐萧索。以兹日作烂漫游,妻嘲女谏安足酬。
汝曹骨肉偶相合,世间万事俱蜉蝣。君不见王元美,昨者病欲死。
眼前七尺无奈何,胸中万卷长已矣。只今幸逐春阳苏,那不尽倒白玉壶。
当时倘便骑鲸去,北斗南箕未可沽。